返回

傳媒報道

家福會引入機械手 登門助患者復康

(巴士的報 2022-11-21 9:25: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家庭福利會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支援服務,近年陸續引進不少樂齡科技產品。機械手訓練系統「希望之手」便是其中之一,用於手和前臂的神經肌肉康復,幫助中風或手部運動障礙的人士,通過運動重獲手部功能。  家屬讚免舟車勞頓更輕鬆  六十五歲周先生是家福會引入「希望之手」的首名用家。周太表示,周先生一○年左邊身體中風,而手相比起腳更難康復,剛開始需要由工人姐姐幫他「拉下筋」,並要帶他到醫院做物理治療,但政府資源始終有限,「做做下就話你畢業」。  周太指出,在物理治療師的推薦下,去年十月份開始使用機械手後,一來「慳番啲人手」,二來也免於舟車勞頓,家中環境進行治療也更加輕鬆,而周先生康復情況也有明顯進步,由原本需要二十分鐘才能將手綁到機械手上,到現在十分鐘以內就能完成整個步驟。她笑言,「依家至少佢想食個叉燒包,都有隻手可以搣下皮吖」。  物理治療師:可提升專注力  家福會是透過「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引入「希望之手」並為病患提供上門物理治療,免卻病患者舟車勞頓之外,公立醫院的服務需求壓力亦獲得紓緩。整個訓練系統用作生物反饋裝置,其表面肌電(EMG)傳感器用於捕獲用戶的肌肉信號,以激活系統移動患者的手,並且可以透過在熒幕上顯示使用者復康情況的實時數據,鼓勵其更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家福會一級物理治療師吳文浩表示,相比起傳統的物理治療訓練,使用「希望之手」能夠見到訓練期間的實時數據,對患者而言更具鼓勵作用並可提升其專注力,對物理治療師而言則能增加對患者身體資訊了解的準確度。  他指出,目前在政府醫院亦有使用「希望之手」,但以公共服務的繁忙程度,每個患者的使用時間只有約十五分鐘,而現在他帶整套訓練系統,每個星期來周先生家做治療一次,每次約一小時,剩下的時間可用來為周先生活動其他部位。但他強調,需要經過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評估,才能判斷患者是否適合使用機械手,若是「手太緊」的中風患者,或者一些因嚴重傷患癱瘓人士,都有機會未必適合使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