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聞稿

家福會公佈「香港寄養兒童精神健康研究」, 促請政府增撥資源、協調服務系統之間合作,加強對寄養家長的支援

(2020-10-12)

近年來,兒童住宿服務在照顧服務兒童的需要日趨複雜,家福會關注寄養兒童的身心發展健康、學習情況及需要,最近委託了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顧問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寄養兒童的精神健康情況和需要」研究,並於今日舉行的「香港寄養兒童精神健康研究分享會暨專題講座」公佈研究結果。

「香港寄養兒童精神健康研究」時段由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為期18個月) ,訪問了共117名使用家福會寄養服務的兒童、平均年齡7.74歲。其寄養社工、寄養父母及親生家庭照顧者亦同時獲邀參與是次研究。

研究採取混合研究方法,包括量性研究和質性研究。在量性研究方面,本會使用「問卷調查」方式來收集數據,應答者包括家福會的寄養社工和寄養父母。在質性研究部分,在應答者中選擇了五個案例,受訪者包括寄養兒童,其寄養社工,寄養父母和親生家庭照顧者。

在研究中,寄養兒童平均入住寄養家庭時段75.79個月。

寄養兒童使用寄養服務的主要原因:

  •  21.4% 因父/母出現照顧問題
  • 17.9% 因父/母出現精神健康問題
  • 7.7% 因父/母出現情緒健康問題

研究發現四成受訪的寄養兒童被診斷有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發展性或學習問題)及需要,以及五成的寄養兒童正使用精神健康服務,情況令人憂慮。

家福會促請政府就本港兒童精神健康服務及照顧兒童服務方面應盡快增撥資源、並在精神健康、兒童照顧及學校系統協調服務系統之間加強合作,並提升對寄養家長作為照顧者的支援,以支援及改善寄養兒童的精神健康、情緒、社交及行為等問題。

在精神健康系統方面:家福會建議縮短公立醫院輪候診症、評估、治療/訓練的時間;加強服務聯繫、協調不同的服務需要,增加對高危個案的支援及跟進密度,並提供所需支援予仍未獲得診斷或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個案 。

在兒童照顧系統方面:由於研究發現寄養家長在照顧有精神健康狀況的寄養兒童角色上起著積極、正面的作用及提供有利因素。因此,家福會建議本港可參考外國經驗,研究及發展專門及具治療性的寄養服務,照顧有精神健康問題及特別需要的寄養兒童。同時,亦要增加親生父母了解其子女的狀況,提高他們照顧及支援子女成長需要的能力,為寄養兒童回家團聚預早作準備。

至於學校系統:由於是次研究發現,其中一項與6-18歲受訪寄養兒童正在使用精神健康服務的相關因素是「沒有參與課外活動」,加上有部分精神健康問題的寄養兒童除了需要藥物治療或個別訓練外,他們更需要其他小組活動/訓練的提供。故此,家福會鼓勵學校社工、輔導老師與轉介社工及寄養社工多協調溝通,為寄養兒童提供更多不同的服務和計劃,以滿足兒童的發展需要。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黃美菁博士表示,面對著寄養兒童精神健康問題及需要,不同服務如社會服務、醫療服務及學校需要攜手合作,及早識別寄養兒童的精神健康問題,從而提供適切支援。她強調寄養家長在照顧及協調寄養兒童使用精神健康服務的有利角色,以及對寄養兒童的「陪伴」、「耐心與堅持」、「敏感兒童情況及需要」,與不同服務提供者的協商都能有效幫助寄養兒童獲得適時適切的支援服務。

家福會除在今日舉行「香港寄養兒童精神健康研究分享會暨專題講座」網上直播分享會,除分享研究結果外,家福會總幹事葉潤雲女士及著名演員陳錦鴻先生亦應邀擔任嘉賓。

葉潤雲女士在致歡迎辭中表示,家福會寄養服務以「以家為本」、「兒童為重」的核心理念出發,與一般院舍式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比較,更能為有需要的兒童給予安穩的「家庭式」照顧,更貼近兒童個別的身心成長及發展需要。她特別感謝一直與寄養兒童同行的寄養家庭,面對著照顧及管教的挑戰越來越多,仍然堅守信念,願意與家人一同付出心力及時間為寄養兒童提供一個安穩的「家」,並「接納」每個兒童的特性,讓兒童感受愛與關懷的照顧。

前寄養服務使用者阿Jay及照顧了他15年的寄養姨姨翁女士在活動中分享他們在寄養服務的經驗及相處點滴,寄養家庭的愛如何讓阿Jay的生命有價。

Jay表示,他在寄養家庭最大感受是可以在平靜安穩的家庭生活,透過寄養姨姨的貼心照顧、支持及陪伴,特別在一次病患中經歷寄養姨姨通宵達旦的照顧深受感動,令自己漸漸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加上寄養姨姨身教的榜樣,以生命影響生命,令他對自己人生規劃有深遠的影響,可以更自信地向著升讀大學的目標進發。如今他學業有成,在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取得一級榮譽。畢業後,他在銀行工作,並同時在修讀碩士課程,成為有為上進的青年。他特別感謝寄養姨姨多年來的悉心照顧及支持。

寄養家長翁女士憶述當初加入成為寄養家長,一來是自己喜愛小孩,也擅長照顧他們,所以覺得善用自己專長,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貢獻社會;翁女士分享她一心只想給予愛及關懷,希望盡力為小朋友提供一個安穩平靜的「家」,從中建立及成就他,讓他們可以將來貢獻社會。她亦分享到在參與寄養服務中也認識了不少同路人的家長,讓自己也擴闊了朋友圈子,而且可以經常分享經驗及互相支持與交流。

陳錦鴻先生在講座中,分享他如何促進親子關係,用角色扮演及互相代入父子的身份,協助孩子計劃將來及建立自我。他表示從孩子角度出發,用「尊重」、「包容」及「積極」的態度去陪伴孩子開心成長。而且家庭是年幼孩子最重要的世界,家庭充滿愛及稱讚對小朋友心靈健康非常重要,他也提醒家長投入「父母」的角色,把握及珍惜與孩子的親子時間。

按此下載「香港寄養兒童的精神健康情況和需要」研究結果摘要及建議。

圖片說明
家福會公佈「香港寄養兒童精神健康研究」, 促請政府增撥資源、協調服務系統之間合作,加強對寄養家長的支援
左起: 家福會高級經理(家庭服務) 詹琪穎、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黃美菁博士、前寄養服務使用者阿Jay及照顧了他15年的寄養姨姨翁女士、家福會總幹事葉潤雲女士、家福會服務總監(家庭服務)陳月華女士及家福會高級經理(家庭服務)陸月惠女士合照。

前寄養服務使用者阿Jay及照顧了他15年的寄養姨姨翁女士分享他們在寄養服務的相處點滴。
前寄養服務使用者阿Jay及照顧了他15年的寄養姨姨翁女士分享他們在寄養服務的相處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