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的摩擦及問題,需要雙方溝通去解決。

夫婦專題

夫婦關係對個人以至整個家庭都有莫大的影響。我們的專業團隊提供一些資訊和服務的心得,以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提升夫婦關係;並在這個關係觸礁時,給予建議,尋找解決方法,讓夫婦同學習、同成長。

共享親職

我和孩子的媽媽決定離婚,結束八年婚姻。我們之間關係非常惡劣,我們如何能夠以子女的福祉為依歸,實踐共親職?


結束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也盼望開始新的生活的。夫婦關係宣告結束,但父母職責卻是一生之久。若在分開之後關係仍非常惡劣,對於想在離婚後繼續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而言,實踐共享親職,是件充滿挑戰,但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面對如此巨大的家庭變遷,「兒童為本」(child-focus)是基石,建議離異夫妻應合作照顧孩子的需要,建立以孩子利益為依歸(in the best interest of children)的價值觀與態度,以「夥伴合作」(co-parenting)關係照顧和教養子女,讓孩子於家庭離異後仍能得到父母的關懷和照顧,健康成長。

當婚姻破裂,在夫妻決定離婚的時候,當中的眾多瓜葛往往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甚至活在痛苦中。部分夫妻更會將過往不快的經歷轉嫁到孩子身上,難為了孩子,也影響他們的一生。

父母的分居及離異對孩子來說猶如是世界的崩塌,他們對「家」的理解和印象都受到巨大的衝擊。孩子們往往難以用言語說出內心的疑惑和矛盾,若離異後的父母仍繼續有矛盾,孩子必定無法感到安心、自在,繼而身心都會受到壓抑和扭曲。

離婚後要面對的事情繁多,要雙方由夫妻關係轉變為互相合作的「親職夥伴」關係,共同履行親職責任,其實說易行難,實踐起來更可能是孤掌難鳴。

以下是部分離異家長的經驗分享:

1.      學習先照顧自己

任何的經驗都塑造今天的自己,包括創傷,也是生命中不可忽略的部分。但人本能的不喜歡這些回憶,有意識的把這些經歷深藏在潛意識中。但面對壓力,例如離婚、衝突,身體不自覺的反應,不可控制的情緒和思緒,都有可能源自於曾經的創傷經歷。

要擺脫過往創傷的捆綁,重新迎來新生活,需要慢慢地觸碰、感知、溫暖、安撫這份傷,再帶著這些照顧的力量,體驗好好的愛自己。

賽馬會放晴‧再「喜」航多元家庭支援計劃期望透過一系列人本心靈療癒及創傷支援服務,協助有需要的家庭嘗試「放」手過去,一步步走出陰霾,迎來風雨後的「晴」天。

2.      夫妻關係就算再差,都應該盡量避免在孩子前衝突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他們最大的學習及模仿對象,當父母在孩子面對吵架,孩子會產生不安感,亦會讓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容易變得害怕、欠缺自信,較難以融入團體等,甚至產生焦慮的行為。倘若父母大聲爭執、甚至出現拉扯等肢體動作,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他情緒易怒,甚至對同儕出現攻擊行為。

如果夫妻雙方無可避免地、或者不小心在孩子面前起爭執,建議你先與憤怒的情境隔離,安頓好情緒。例如離開現場、停止對話,讓自己有空間冷靜。

家福中心提供專門的『童拾曙光』離異及危機家庭兒童介入計劃,為受影響到孩子提供指導和協助,幫助兒童平穩度過家庭轉變。

如果夫妻之間願意,且孩子處於能夠理解的階段,可以簡單地告訴他吵架的原因,不過應視乎情況而定。

最後,嘗試向孩子道歉及安慰孩子,例如「對不起,剛剛爸爸或媽媽講話太大聲,嚇到你了,還讓你哭了。」然後抱抱他,帶孩子出去散散步,以免讓孩子在心中留下陰影。

3.      學習放低仇恨及怒氣

即使你們夫妻之間的關係不好,也要盡力保持正面及積極的態度,不要讓消極的情緒影響孩子。如果雙方沒有明顯吵鬧,但是以「冷戰」相待,營造出疏離、僵硬、無法溝通的氛圍,亦會讓孩子缺乏學習與人互動的機會,並且感受不到情感交流。

此外,記得提醒自己要從孩子角度及他的福祉出發,關注孩子的需要。例如告訴孩子「父母這個身份永遠不會改變,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變。」

4.      與對方建立溝通的模式

建立新的溝通模式,讓雙方可以就小朋友的事宜容易達成共識。即使對方可能未為馬上改變,請先做好自己的部分,尊重彼此的意見,嘗試與對方溝通,暫時放下對錯、輸贏,以孩子的福祉及利益為依歸,這是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親籽薈共享親職支援中心提供一系列共享親職服務,協助父母降低衝突,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讓孩子可以遠離衝突,繼續享受父母的愛與關懷。

如果夫妻雙方有衝突時,提醒大家要冷靜,保持有效溝通。如夫妻雙方就離婚後或需為孩子安排的討論處於僵局,但又不希望將問題訴諸法庭,調解服務是個合適的選擇。即使對方可能未為所動,自己先做好自己的部分,尊重彼此的意見,嘗試與對方溝通,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以孩子的福祉及利益為依歸。

家事調解專為辦理分居或離婚的夫妻而設,目的在於協助雙方就孩子及財務安排達成共識。夫妻雙方在調解員協調下,通過會談確定雙方同意和意見分歧的問題,並了解其要求和顧慮,從而探討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最後訂立共識及協議。調解可減少訴訟帶來的開支、不確定性和心理壓力,讓夫妻雙方可更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意願,為日後的合作和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些東西雖然我們無法掌控,包括對方的態度、行為,這些外界的因素或許未如我們所願,讓我們因此會有感到委屈和不忿的時候。然而,望著自己愛錫的孩子,憶起曾期許他們可以健康成長,你會願意努力嘗試實踐「共享親職」嗎?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成長存在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只是,如何將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減至最低,夫妻雙方的態度和抉擇同樣關鍵。

走到離婚一步,可能夫妻雙方難以修補關係,但面對孩子,請不要將他們變成磨心,不要將自己的痛苦延續到下一代的身上。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中心社工李姑娘